发新帖

想要生混血儿?混血儿都漂亮吗?不!在日本,混血儿是二等公民……

游客    游客  2018-7-8

版权归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思岛 SSSdao.com
www.sssdao.com/?thread-1682.htm


● Saila在日本的三年模特生涯中,收获了很多“评价”, 她听得最多的,是常有人问她,“你从哪里来?你很好看但你看起来好像来自各种国家。”

东京,是一条涌动不息的河流。

新宿、涩谷、代官山、原宿、表参道,在这些街头流连,就算把眼睛闭上,灰黑的视网膜中也似乎有无数车水马龙、霓虹楼宇、人影葱茏的微小颗粒在漂浮。这里高度发达,生活便利,矜持之外有卡哇伊的暖,冷漠之中有惯性的有礼有节。

哪里也不去,就坐在一个街边栏杆上看人,这成为我经常在东京的一种旅游方式。人们行色匆匆,每一个个体的装扮都极富自我风格,从发丝到脚底,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值得推敲。只是这一次,我坐在路边,像咀嚼章鱼小丸子似的,观察起了每一张脸。

我一直以为日本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五官也很有民族性,很容易辨识。不过,细看之下,这种辨认的本领被模糊了。国际化的因子散落在一张张面庞上,华人、韩国人、欧美混血,多元而丰富。密布的广告海报上,闪烁的模特儿或明星的脸,常有一半异域、一半日本的混合。

视觉上能看出来的,混血儿仿佛必然是英俊美貌,被理想化了的形象。而在“有一种独特拘谨气氛”的日本社会,越来越广泛存在的混血儿,他们的成长经历、思想与情感、身处的多少被割裂过的文化环境,其实并不大为人所知。

这是因为我看了一部叫作《Hāfu》的纪录片,才感受到的。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跨国婚姻越来越多, 在日本,每年有两万多混血儿出生。那部纪录片的女导演Nishikura Megumi本身就是日美混血儿,曾在菲律宾、东京、中国、夏威夷等地生活过,她对于自己的归属,很早就开始迷惑了。在一次采访中,她回忆起在日本读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尚无知无觉,但身边人都把她当“外国人”来排挤的那种惶恐,“我到底是谁?”,她问自己。

● 纪录片《Hāfu》

Nishikura Megumi开始参加由混血儿团体组织的聚会,她找到了同类,也发现他们和自 己一样,对自身的归属都抱有疑问。她选取了五 位混血儿,记录他们的生活情状,拍成了一部故事长片。

这再也不是我们在电视屏幕和杂志大片中常见的华美混血儿了,他们普普通通,五官和脸蛋也不一定算很美丽,是初认识时会被人随意问出“你的脸怪怪的,你不是我们这儿的人,你是哪里来的?”的那种混血儿。五位中的日韩混血儿房江,直到升入高中,都被父母瞒着,不知道自己是混血;最小的一位三年级小学生亚历克斯,在日本遭受了校园欺凌,自己作出决定,去墨西哥看望亲戚......

这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日本人父亲与非洲加纳人母亲结合生下的大卫,肤色黝黑,说着一口日语母语,在人群中显得尤其幽暗孤独。父母离异后,母亲返回加纳,再次组建新家庭的父亲却选择把他们兄弟三人送往东京的孤儿院生活。大卫生性乐观善良,总是带着笑,对着镜头平静地说起小时候在假日去探望父亲后,多么希望当晚不用回孤儿院、却不得不带着兄弟离开父亲家的那种“忍住不哭”的心情。长大后,大卫多次前往加纳与母亲团聚,并一点点筹集资金,想要完成“在加纳建立学校”的人生目标。

五段平凡的混血儿生活故事把导演想要表达的某种对未来的希望推挤出了水面,虽然纪录片的舞台是日本,但其实对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来说,其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那就是关于社会进步后人们对于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认知必然要遭遇的改变。

比如导演给出的、人们可以从中咂摸出一些东西的数字:1969年,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数是342655人,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1143357人;而2010年全世界有2135151人移居日本。日本的跨国婚姻在1965年有4145对,2010年达到 30307对。在所有日本初生婴儿中,每41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混血儿。而这些逐渐庞大的混血儿人群在寻求自身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长大成人后,将会形成一股改革社会的力量——“现在他们很多都还是孩子,巨大的改变还得等二十年,要到他们成为大人,走进社会,积累了人生经验之后。就像长大后推进加纳和日本交流事业的大卫那样,一定会发挥超出现在的更大力量,去影响日本、贡献于社会。”Nishikura Megumi说。

很大一部分混血儿的父母,后来都分开了。

我和摄影师坐在东京新宿的一家咖啡馆里,一边聊着前文的话题,一边等待着我们约见的三位混血儿女孩。她们是模特儿,想必生活光鲜亮丽——任谁都会这样想吧。然后,Mia和Emily两位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

● Mia(上)Emily(下)

从咖啡馆门口到座位这短短的三五米距离,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周围人对她们目光的追逐,以及那些目光说出的话。“混血”、“异类”、“可爱” 、“脸真立体啊”。Mia只有16岁,还在读高二。母亲是日韩混血,父亲是美国人,但也混了一些欧洲血统。在夏威夷长大的Mia的脸庞,说不出算属于什么“地域”,两道大粗眉,脸蛋鼓鼓囊囊的,嘴唇丰厚精巧,真的很像一个洋娃娃。

但Mia直到长成少女,才慢慢体会出自己的好看,接受自己有一些怪异的粗眉。“爸爸是白人,白人容易胖,所以我的腿好粗,真是讨厌啊!”她相当注意保持体型,说到自己的腿,还挺烦恼。

和Mia同属一家模特经纪公司的Emily看起来成熟一些,大学刚毕业,今年22岁,脸蛋的欧洲风味十分明显。Emily的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她在日本出生一星期后就去了加利福尼亚生活,16岁返回日本定居。

● 16岁的Mia认为自己的混血儿身份“挺好的,没什么麻烦......要是我的眼睛更蓝一点就好了。”

Emily最喜欢自己的眼睛,猫一样长而上扬,“不过,主要是大家都夸我眼睛好看,我想......也许就真的是好看的吧”,她有点羞涩地说。小时候在美国,因为自己的亚洲血统而遭同学嘲笑,“他们笑我的鼻子太圆,叫我丑八怪,还欺负我。”不过长大后Emily变坚强、有主见了,回日本后,可能是因为个子高,意外地没有受过欺负,还被夸“鼻子挺”,自己也越看鼻子越喜欢。 从样貌开始的寒暄令聊天变得亲切起来——这也许是身为混血儿每次与陌生人打交道都不可避免的开场白,虽然有些无奈,但她们也都习惯了。

Mia看一眼Emily,有点概括地说,“你会发现,日本的混血儿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况:妈妈是日本人,爸爸是外国人。通常都是日本女性较为开放,她们在出国留学或旅游时和外国人结合生子,但不幸的是,很多这样的跨国婚恋都以失败告终,离婚的比例很高。”

她们俩的父母都符合这类情形,都离了婚,母亲带着孩子回到日本生活。Mia的父亲还在夏威夷,小学四年级之前,她和父亲还会时不时见面,之后就几乎不再来往了。Emily的情况要好一些,会根据两个国家对于节日的重视度选择要去哪边,“新年的时候我通常留在日本和妈妈这边的亲戚一起过,圣诞节就去美国,有时候夏天也会去美国见爸爸,一般来说一年会去美国两次。”

● 父母分开后,Mia在小学四年级之前还会时不时见到生活在夏威夷的父亲,现在几乎不来往了。

Mia性格活泼,从小就对模特和演员这类职业感到憧憬,在夏威夷就开始学习舞蹈,回东京后也跳爵士舞。初中时,她在杂志,上看到Victoria's Secret的走秀,对模特儿羡慕得不得了,“个我超想做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树立了成为一个模特儿的目标。在那之后,她欣喜地发觉自己真有这个条件,常在街头被人询问要不要做模特,很自然地,她从发型模特开始做起,拍了很多宣传照片,直到去年10月份,正式进入模特经纪公司,成为了花朵一般盛开的16岁模特新人。

“《Cat》音乐剧我看了无数遍,我就是属于想要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类型,我希望自己的模特和演艺之路能够顺利进行下去。”Mia不无欢喜地告诉我。她的偶像是黑人超模Naomi Campbell,“她真的很厉害啊”,Mia钦佩的是她不光在模特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中她还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人,并关注人权和环境问题。

这时候Mia不由感谢起了自己的混血儿身份。“我发现日本的大部分年轻人只会人云亦云,见识也不够多,大众说什么他们就附和什么,不会独立思考。但我觉得独立思考并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我身上有多国血统,因此我觉得我就应该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不是混血,也许我就不会去想这些。”

● 在美国的时候,有一半亚洲血统的Emily因为鼻子有一点圆,被同学叫成“丑八怪”。来日本生活后,也许因为个子比较高,没怎么受欺负。如今她大学刚毕业,准备尽全力成为一名专业的模特儿。

相比之下,Emily走上模特道路,要显得被动一些,和母亲的“强势 ”有很大关系。

“你发现了吗?混血儿的妈妈比较容易有‘把孩子培养成明星’ 的意识,她们知道自己生出混血儿,一定是特别的......”Emily笑着说。

Emily的妈妈在日本的龙角散润喉糖公司工作,负责产品在海外的推广,性格十分干练要强,剪着利落的短发,身高一米七五——她的爸爸作为美国人也才一米七不到。回东京生活之后,妈妈把她“塞入”了歌剧学校,一直灌输给她以后做模特的观念。16岁时妈妈帮她约了模特经纪公司的人见面,“那天我发了四十度高烧,难受得不行了,我妈妈还不放弃地把我如约带去,就这样面试合格成为了模特,她也满意了。”

虽说是因为妈妈的培养Emily才成为了模特儿,但好在她自己也逐渐对模特这个职业有了兴趣。今年5月大学毕业后,她打算全力成为专职模特儿。

融入日本社会后,和Mia一样,Emily也发觉日本的同龄人生活太“肤浅”了,“她们就喜欢‘可爱’ ,关心自己发到网上的照片美不美。美国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论什么年龄层的人,都多少会思考国家的各种事情。大部分美国模特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自己就很关心男女平等的问题。”

理想是办一本有观点的杂志

Saila赶来见我们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东京的夕阳极富层次地照射在她五官分明的面庞上,尖峭的鼻尖,狭窄精巧的脸颊,薄薄的嘴唇和淡然的眼眸很有法国女人的味道。

实际上Saily是日本与意大利的混血。她的家庭比之前两位更加“完整”,经历也更加丰富。说起父母的相遇,她显得很愉快,因为觉得父母都是浪漫的人。

● Saila热爱日本文化,也特别喜欢旅游,觉得可以四处走动是模特儿职业最棒的部分。

母亲在17岁离开日本前往美国迈阿密度假,和来自罗马的父亲在一艘游船上相遇,“刚开始我爸爸邀请妈妈共舞,之后追求了她一年,妈妈才接受了这段恋情。他们一开始居住在迈阿密,之后又移居伦敦,生下我,我两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搬去了巴黎生活。现在我一个人来到了东京。”

在日本的混血模特圈,Saila是一个佼佼者,上过许多大牌杂志和广告片,发展得十分顺利。人们最初认识她,是她刚到东京成为模特儿的没几个月,就登上了伊势丹百货的巨幅广告海报。

也许是因为伊势丹这家老牌的日本百货公司希望展示自己在新时代中国际化的一面,才挑选了她这张混血的脸庞。Saila记得那张巨大的海报,自己的面容覆盖了百货大楼临街的那一面墙,看起来那么生动而招摇,上面写着“这是日本”这句标语。那时候她才来东京没多久,什么人也不认识,也不会日语,一个人走过海报面前,站住了,仰起头打量着,心里对这第一份重要工作充满了感激。

● 一次引发“她能代表日本吗”争议的工作拍摄,成就了Saila的模特事业。

没几天,别人告诉她,这张海报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很多日本人不开心了,“她算哪里人?她凭什么代表日本?她没有资格。”人们责怪她,使她不得不惊慌地随公司出面解释了很多次。

“真实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风波过去后,Saila不由得开始思索,“我有一半日本血统,我难道不算日本人吗?”

Saila在小时候的样貌其实更像普通的亚洲人,同学们拿她的样子开够了玩笑,“我不会说他们‘欺凌’我,这个词有点过了,我从没有受到过物理上的伤害,他们只是给我取‘大米人’、‘柠檬’这类外号,我猜大概因为我是黄皮肤?我记得那时候我妈妈开导我,‘等到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你作为混血儿是多么幸运了,现在让你理解可能有点难,但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我现在也确实明白了。”

当Saila成为一个青少年,身材渐渐成形,开始有人夸她美丽,大长腿,身材比例好。她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长相,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欧洲人的审美标准总是很固化,他们觉得只有大眼睛、蓝虹膜、大长腿才算美,我却觉得亚洲女性虽然没有金发碧眼,也一样非常美丽,所以每当我看见那些亚洲女性去做双眼皮之类的整容手术时,都觉得有些难过,她们为什么不能欣赏自己身上独特的美呢?”Saila最喜欢自己的骨架,“亚洲女性似乎不太爱展现骨骼这种东西,但我觉得女性的骨架是非常美丽的。”

有一次来日本度假,妈妈为Saila拍的一张照片流传到网络上,被一家经纪公司发现,三周后她就签约成为了一名模特。

本来家人并不赞成Saila去做模特,但她觉得这是一个好尝试。Saila本就对时尚有自己的见解和敏感度,想做时装市场方面的工作,“我热爱时装,觉得模特这个行业很有趣,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接触和尝试。而且,能在一个新的城市接触新的事物 对我来说也很有挑战,这里毕竟是我一直好奇的、我的一半血统来源的日本啊。”

Saila就这样孤身来到了东京,三年内把护照从英国转到日本,准备好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模特事业了。她爱上了日本,想以日本作为自己的归属。

一开始,Saila处处都小心谨慎,她知道日本有很多的习惯和传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做错了什么。果然,她发现日本文化和自己以往所理解的有极大的差别。比如说在时尚方面,Saila眼中的亚洲人都长得很相似,都是棕色眼睛黑色头发,所以时装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诠释自己的方法,不像欧洲人只穿一件黑色T恤看起来就和旁边的人不太一样。

模特儿生涯也让Saila深入地了解了日本时尚的精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不随波逐流。她喜欢山本耀司,“日本依然会向其他国家学习,像在漫画里仍会有很多蓝 眼睛大长腿的异域女性形象出现,但同时他们又想要显现自己国家的力量,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我觉得他们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和矛盾着,混血的模特在日本发展可能会比较好,在欧美国家就不一定,因为在欧美,被选择的亚洲模特需要看起来非常的亚洲,向我这样的混血儿可能就吃亏了一点。”

但是让Saila没想到的是,自己在东京三年多,交朋友还是很困难。她的朋友几乎都是混血儿。“我没有纯日本的朋友。我也弄不明白,虽然我和朋友们都有一半日本血统,但我们却只能徘徊在日本主流社会之外,无法深入其中,找男朋友也很难。”

Saila常觉得自己“并不受欢迎”。可能日本的男性本身比较害羞。更倾向于去找温柔而适合当家庭主妇的女生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那类教女生如何打扮以吸引男人的杂志会卖得这么好吧。”Saila说。

看看身边的混血儿朋友的生活,有些过得很好,有些过得很差,Saila的想法是:“不管带着什么血统,我们既然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就必须得试着接受自己无法融入的事实,反之你也可以选择离开。”

工作之余,Saila喜欢安安静静地呆着,在家读读书,去健身房练一练,偶尔出门品尝美食,有假期就出去旅行。她住在目黑区,那儿的生活节奏没有市区那么快,住着很舒服。“我是不会去涩谷的,那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Saila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并不觉得“满足”,因为“满足”代表着人开始变得不再进步,停滞不前。“我知道如果我容易满足一点的话我会变得更开心,我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感到开心,但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了,对未来既觉得害怕也感到兴奋。”

虽然工作上Saila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她最大的担忧竟也来自于工作。她害怕自己在做这份工作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模特儿的工作是作为展现服装的载体去向顾客推销衣服,而并不是让模特自由表达自己的本性特点。日本的服装市场受众总是很明确,也非常商业化,所以我们往往会去表演一个具体的、略带完美色彩的女性形象来向具体受众推销,但那些个女性形象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我看到身边的混血儿模特同行,许多人追名逐利,变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下了决心,绝不能让自己变成那样。”

Saila对自己的认识清醒到这种地步, 令我感到吃惊,也很钦佩。她真心热爱工作,希望自己的模特职业生涯会长远,可以借由工作遇见新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增长见识。而且,她的理想竟然是拥有自己的杂志社。

Saila喜欢阅读和写作,曾给《VIOLET》、《BAZZAR》等杂志写过关于时尚、女性生活方式或者女性变革方面的文章。在她看来,时尚不应该是肤浅的,时尚向人们展现了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各个年龄的女性们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在日本你往往无法很直白地去说一件事,虽然有时候有些杂志社让我直接用英语来表达我想说的,他们再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但是,他们会改动很多...... ”Saila沉默了一会儿,再告诉我,她母亲的家族中有一位长辈曾是日本的著名作家,这给了她动力和压力。 “我没办法把文章写得和他一样好,我和他所写的内容也并不在一个领域,我想创办一本真正属于独立女性的杂志。”

从这一点来说,Saila有些感谢自己虽然有一半日本血统,却没有在日本出生和长大,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她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日本社会,能更清楚和独立地对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

毕竟,她的想法是反过来的。当人们用“一半(Half )”来形容混血儿的身份时,Saila看出了自己的“双倍(Double)”的优势。

网友评论:


日韩都不怎么喜欢混血,中国总爱说混血儿漂亮各种吹,其实是放弃了血统的纯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婚内出轨,小孩不是亲生的,感觉在中国也不是什么大事,最多离婚,没发现的就蒙在鼓里,法律层面并不重视,没有惩罚手段。不重视血统不重视种族,广东有几百万黑人,以后可能会更多,感觉有些危险了,法国的黑化不是偶然,是放任所致,前车之鉴。


怎么混血我都不歧视,也不反对,这是人家的权利。但是,如果我儿子、女儿找黑人混血,打断他腿。


东亚女人的通病,都想嫁白人。对我来说的话,恰恰相反。如果一个白人美女和东亚美女,我绝对会选择东亚的,黑人不考虑


中国洋人第一,混血第二,咱们有些人有个洋伴侣就很自豪,很骄傲了


一个不重视主体民族的国家是看不到未来的


Emily的妈妈在日本的龙角散润喉糖公司工作,负责产品在海外的推广,性格十分干练要强,剪着利落



● Saila在日本的三年模特生涯中,收获了很多“评价”, 她听得最多的,是常有 人问她,“你从哪里来?你很好看但你看起来好像来自各种国家。”

东京,是一条涌动不息的河流。

新宿、涩谷、代官山、原宿、表参道,在这些街头流连,就算把眼睛闭上,灰黑的视网膜中也似乎有无数车水马龙、霓虹楼宇、人影葱茏的微小颗粒在漂浮。这里高度发达,生活便利,矜持之外有卡哇伊的暖,冷漠之中有惯性的有礼有节。

哪里也不去,就坐在一个街边栏杆上看人,这成为我经常在东京的一种旅游方式。人们行色匆匆,每一个个体的装扮都极富自我风格,从发丝到脚底,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值得推敲。只是这一次,我坐在路边,像咀嚼章鱼小丸子似的,观察起了每一张脸。

我一直以为日本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五官也很有民族性,很容易辨识。不过,细看之下,这种辨认的本领被模糊了。国际化的因子散落在一张张面庞上,华人、韩国人、欧美混血,多元而丰富。密布的广告海报上,闪烁的模特儿或明星的脸,常有一半异域、一半日本的混合。

视觉上能看出来的,混血儿仿佛必然是英俊美貌,被理想化了的形象。而在“有一种独特拘谨气氛”的日本社会,越来越广泛存在的混血儿,他们的成长经历、思想与情感、身处的多少被割裂过的文化环境,其实并不大为人所知。

这是因为我看了一部叫作《Hāfu》的纪录片,才感受到的。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跨国婚姻越来越多, 在日本,每年有两万多混血儿出生。那部纪录片的女导演Nishikura Megumi本身就是日美混血儿,曾在菲律宾、东京、中国、夏威夷等地生活过,她对于自己的归属,很早就开始迷惑了。在一次采访中,她回忆起在日本读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尚无知无觉,但身边人都把她当“外国人”来排挤的那种惶恐,“我到底是谁?”,她问自己。

● 纪录片《Hāfu》

Nishikura Megumi开始参加由混血儿团体组织的聚会,她找到了同类,也发现他们和自 己一样,对自身的归属都抱有疑问。她选取了五 位混血儿,记录他们的生活情状,拍成了一部故事长片。

这再也不是我们在电视屏幕和杂志大片中常见的华美混血儿了,他们普普通通,五官和脸蛋也不一定算很美丽,是初认识时会被人随意问出“你的脸怪怪的,你不是我们这儿的人,你是哪里来的?”的那种混血儿。五位中的日韩混血儿房江,直到升入高中,都被父母瞒着,不知道自己是混血;最小的一位三年级小学生亚历克斯,在日本遭受了校园欺凌,自己作出决定,去墨西哥看望亲戚......

这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日本人父亲与非洲加纳人母亲结合生下的大卫,肤色黝黑,说着一口日语母语,在人群中显得尤其幽暗孤独。父母离异后,母亲返回加纳,再次组建新家庭的父亲却选择把他们兄弟三人送往东京的孤儿院生活。大卫生性乐观善良,总是带着笑,对着镜头平静地说起小时候在假日去探望父亲后,多么希望当晚不用回孤儿院、却不得不带着兄弟离开父亲家的那种“忍住不哭”的心情。长大后,大卫多次前往加纳与母亲团聚,并一点点筹集资金,想要完成“在加纳建立学校”的人生目标。

五段平凡的混血儿生活故事把导演想要表达的某种对未来的希望推挤出了水面,虽然纪录片的舞台是日本,但其实对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来说,其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那就是关于社会进步后人们对于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认知必然要遭遇的改变。

比如导演给出的、人们可以从中咂摸出一些东西的数字:1969年,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数是342655人,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1143357人;而2010年全世界有2135151人移居日本。日本的跨国婚姻在1965年有4145对,2010年达到 30307对。在所有日本初生婴儿中,每41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混血儿。而这些逐渐庞大的混血儿人群在寻求自身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长大成人后,将会形成一股改革社会的力量——“现在他们很多都还是孩子,巨大的改变还得等二十年,要到他们成为大人,走进社会,积累了人生经验之后。就像长大后推进加纳和日本交流事业的大卫那样,一定会发挥超出现在的更大力量,去影响日本、贡献于社会。”Nishikura Megumi说。

很大一部分混血儿的父母,

后来都分开了。

我和摄影师坐在东京新宿的一家咖啡馆里,一边聊着前文的话题,一边等待着我们约见的三位混血儿女孩。她们是模特儿,想必生活光鲜亮丽——任谁都会这样想吧。然后,Mia和Emily两位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

● Mia(上)Emily(下)

从咖啡馆门口到座位这短短的三五米距离,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周围人对她们目光的追逐,以及那些目光说出的话。“混血”、“异类”、“可爱” 、“脸真立体啊”。Mia只有16岁,还在读高二。母亲是日韩混血,父亲是美国人,但也混了一些欧洲血统。在夏威夷长大的Mia的脸庞,说不出算属于什么“地域”,两道大粗眉,脸蛋鼓鼓囊囊的,嘴唇丰厚精巧,真的很像一个洋娃娃。

但Mia直到长成少女,才慢慢体会出自己的好看,接受自己有一些怪异的粗眉。“爸爸是白人,白人容易胖,所以我的腿好粗,真是讨厌啊!”她相当注意保持体型,说到自己的腿,还挺烦恼。

和Mia同属一家模特经纪公司的Emily看起来成熟一些,大学刚毕业,今年22岁,脸蛋的欧洲风味十分明显。Emily的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她在日本出生一星期后就去了加利福尼亚生活,16岁返回日本定居。

● 16岁的Mia认为自己的混血儿身份“挺好的,没什么麻烦......要是我的眼睛更蓝一点就好了。”

Emily最喜欢自己的眼睛,猫一样长而上扬,“不过,主要是大家都夸我眼睛好看,我想......也许就真的是好看的吧”,她有点羞涩地说。小时候在美国,因为自己的亚洲血统而遭同学嘲笑,“他们笑我的鼻子太圆,叫我丑八怪,还欺负我。”不过长大后Emily变坚强、有主见了,回日本后,可能是因为个子高,意外地没有受过欺负,还被夸“鼻子挺”,自己也越看鼻子越喜欢。 从样貌开始的寒暄令聊天变得亲切起来——这也许是身为混血儿每次与陌生人打交道都不可避免的开场白,虽然有些无奈,但她们也都习惯了。

Mia看一眼Emily,有点概括地说,“你会发现,日本的混血儿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况:妈妈是日本人,爸爸是外国人。通常都是日本女性较为开放,她们在出国留学或旅游时和外国人结合生子,但不幸的是,很多这样的跨国婚恋都以失败告终,离婚的比例很高。”

她们俩的父母都符合这类情形,都离了婚,母亲带着孩子回到日本生活。Mia的父亲还在夏威夷,小学四年级之前,她和父亲还会时不时见面,之后就几乎不再来往了。Emily的情况要好一些,会根据两个国家对于节日的重视度选择要去哪边,“新年的时候我通常留在日本和妈妈这边的亲戚一起过,圣诞节就去美国,有时候夏天也会去美国见爸爸,一般来说一年会去美国两次。”

● 父母分开后,Mia在小学四年级之前还会时不时见到生活在夏威夷的父亲,现在几乎不来往了。

Mia性格活泼,从小就对模特和演员这类职业感到憧憬,在夏威夷就开始学习舞蹈,回东京后也跳爵士舞。初中时,她在杂志,上看到Victoria's Secret的走秀,对模特儿羡慕得不得了,“个我超想做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树立了成为一个模特儿的目标。在那之后,她欣喜地发觉自己真有这个条件,常在街头被人询问要不要做模特,很自然地,她从发型模特开始做起,拍了很多宣传照片,直到去年10月份,正式进入模特经纪公司,成为了花朵一般盛开的16岁模特新人。

“《Cat》音乐剧我看了无数遍,我就是属于想要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类型,我希望自己的模特和演艺之路能够顺利进行下去。”Mia不无欢喜地告诉我。她的偶像是黑人超模Naomi Campbell,“她真的很厉害啊”,Mia钦佩的是她不光在模特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中她还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人,并关注人权和环境问题。

这时候Mia不由感谢起了自己的混血儿身份。“我发现日本的大部分年轻人只会人云亦云,见识也不够多,大众说什么他们就附和什么,不会独立思考。但我觉得独立思考并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我身上有多国血统,因此我觉得我就应该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不是混血,也许我就不会去想这些。”

● 在美国的时候,有一半亚洲血统的Emily因为鼻子有一点圆,被同学叫成“丑八怪”。来日本生活后,也许因为个子比较高,没怎么受欺负。如今她大学刚毕业,准备尽全力成为一名专业的模特儿。

相比之下,Emily走上模特道路,要显得被动一些,和母亲的“强势 ”有很大关系。

“你发现了吗?混血儿的妈妈比较容易有‘把孩子培养成明星’ 的意识,她们知道自己生出混血儿,一定是特别的......”Emily笑着说。

Emily的妈妈在日本的龙角散润喉糖公司工作,负责产品在海外的推广,性格十分干练要强,剪着利落的短发,身高一米七五——她的爸爸作为美国人也才一米七不到。回东京生活之后,妈妈把她“塞入”了歌剧学校,一直灌输给她以后做模特的观念。16岁时妈妈帮她约了模特经纪公司的人见面,“那天我发了四十度高烧,难受得不行了,我妈妈还不放弃地把我如约带去,就这样面试合格成为了模特,她也满意了。”

虽说是因为妈妈的培养Emily才成为了模特儿,但好在她自己也逐渐对模特这个职业有了兴趣。今年5月大学毕业后,她打算全力成为专职模特儿。

融入日本社会后,和Mia一样,Emily也发觉日本的同龄人生活太“肤浅”了,“她们就喜欢‘可爱’ ,关心自己发到网上的照片美不美。美国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论什么年龄层的人,都多少会思考国家的各种事情。大部分美国模特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自己就很关心男女平等的问题。”

理想是办一本有观点的杂志

Saila赶来见我们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东京的夕阳极富层次地照射在她五官分明的面庞上,尖峭的鼻尖,狭窄精巧的脸颊,薄薄的嘴唇和淡然的眼眸很有法国女人的味道。

实际上Saily是日本与意大利的混血。她的家庭比之前两位更加“完整”,经历也更加丰富。说起父母的相遇,她显得很愉快,因为觉得父母都是浪漫的人。

● Saila热爱日本文化,也特别喜欢旅游,觉得可以四处走动是模特儿职业最棒的部分。

母亲在17岁离开日本前往美国迈阿密度假,和来自罗马的父亲在一艘游船上相遇,“刚开始我爸爸邀请妈妈共舞,之后追求了她一年,妈妈才接受了这段恋情。他们一开始居住在迈阿密,之后又移居伦敦,生下我,我两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搬去了巴黎生活。现在我一个人来到了东京。”

在日本的混血模特圈,Saila是一个佼佼者,上过许多大牌杂志和广告片,发展得十分顺利。人们最初认识她,是她刚到东京成为模特儿的没几个月,就登上了伊势丹百货的巨幅广告海报。

也许是因为伊势丹这家老牌的日本百货公司希望展示自己在新时代中国际化的一面,才挑选了她这张混血的脸庞。Saila记得那张巨大的海报,自己的面容覆盖了百货大楼临街的那一面墙,看起来那么生动而招摇,上面写着“这是日本”这句标语。那时候她才来东京没多久,什么人也不认识,也不会日语,一个人走过海报面前,站住了,仰起头打量着,心里对这第一份重要工作充满了感激。

● 一次引发“她能代表日本吗”争议的工作拍摄,成就了Saila的模特事业。

没几天,别人告诉她,这张海报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很多日本人不开心了,“她算哪里人?她凭什么代表日本?她没有资格。”人们责怪她,使她不得不惊慌地随公司出面解释了很多次。

“真实的日本究竟是什么样?”风波过去后,Saila不由得开始思索,“我有一半日本血统,我难道不算日本人吗?”

Saila在小时候的样貌其实更像普通的亚洲人,同学们拿她的样子开够了玩笑,“我不会说他们‘欺凌’我,这个词有点过了,我从没有受到过物理上的伤害,他们只是给我取‘大米人’、‘柠檬’这类外号,我猜大概因为我是黄皮肤?我记得那时候我妈妈开导我,‘等到你长大了就会知道你作为混血儿是多么幸运了,现在让你理解可能有点难,但以后你就会明白的。’我现在也确实明白了。”

当Saila成为一个青少年,身材渐渐成形,开始有人夸她美丽,大长腿,身材比例好。她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长相,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欧洲人的审美标准总是很固化,他们觉得只有大眼睛、蓝虹膜、大长腿才算美,我却觉得亚洲女性虽然没有金发碧眼,也一样非常美丽,所以每当我看见那些亚洲女性去做双眼皮之类的整容手术时,都觉得有些难过,她们为什么不能欣赏自己身上独特的美呢?”Saila最喜欢自己的骨架,“亚洲女性似乎不太爱展现骨骼这种东西,但我觉得女性的骨架是非常美丽的。”

有一次来日本度假,妈妈为Saila拍的一张照片流传到网络上,被一家经纪公司发现,三周后她就签约成为了一名模特。

本来家人并不赞成Saila去做模特,但她觉得这是一个好尝试。Saila本就对时尚有自己的见解和敏感度,想做时装市场方面的工作,“我热爱时装,觉得模特这个行业很有趣,也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接触和尝试。而且,能在一个新的城市接触新的事物 对我来说也很有挑战,这里毕竟是我一直好奇的、我的一半血统来源的日本啊。”

Saila就这样孤身来到了东京,三年内把护照从英国转到日本,准备好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模特事业了。她爱上了日本,想以日本作为自己的归属。

一开始,Saila处处都小心谨慎,她知道日本有很多的习惯和传统,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做错了什么。果然,她发现日本文化和自己以往所理解的有极大的差别。比如说在时尚方面,Saila眼中的亚洲人都长得很相似,都是棕色眼睛黑色头发,所以时装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诠释自己的方法,不像欧洲人只穿一件黑色T恤看起来就和旁边的人不太一样。

模特儿生涯也让Saila深入地了解了日本时尚的精髓,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不随波逐流。她喜欢山本耀司,“日本依然会向其他国家学习,像在漫画里仍会有很多蓝 眼睛大长腿的异域女性形象出现,但同时他们又想要显现自己国家的力量,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我觉得他们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徘徊和矛盾着,混血的模特在日本发展可能会比较好,在欧美国家就不一定,因为在欧美,被选择的亚洲模特需要看起来非常的亚洲,向我这样的混血儿可能就吃亏了一点。”

但是让Saila没想到的是,自己在东京三年多,交朋友还是很困难。她的朋友几乎都是混血儿。“我没有纯日本的朋友。我也弄不明白,虽然我和朋友们都有一半日本血统,但我们却只能徘徊在日本主流社会之外,无法深入其中,找男朋友也很难。”

Saila常觉得自己“并不受欢迎”。可能日本的男性本身比较害羞。更倾向于去找温柔而适合当家庭主妇的女生作为自己的另一半,“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那类教女生如何打扮以吸引男人的杂志会卖得这么好吧。”Saila说。

看看身边的混血儿朋友的生活,有些过得很好,有些过得很差,Saila的想法是:“不管带着什么血统,我们既然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就必须得试着接受自己无法融入的事实,反之你也可以选择离开。”

工作之余,Saila喜欢安安静静地呆着,在家读读书,去健身房练一练,偶尔出门品尝美食,有假期就出去旅行。她住在目黑区,那儿的生活节奏没有市区那么快,住着很舒服。“我是不会去涩谷的,那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Saila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并不觉得“满足”,因为“满足”代表着人开始变得不再进步,停滞不前。“我知道如果我容易满足一点的话我会变得更开心,我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感到开心,但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了,对未来既觉得害怕也感到兴奋。”

虽然工作上Saila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她最大的担忧竟也来自于工作。她害怕自己在做这份工作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模特儿的工作是作为展现服装的载体去向顾客推销衣服,而并不是让模特自由表达自己的本性特点。日本的服装市场受众总是很明确,也非常商业化,所以我们往往会去表演一个具体的、略带完美色彩的女性形象来向具体受众推销,但那些个女性形象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我看到身边的混血儿模特同行,许多人追名逐利,变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下了决心,绝不能让自己变成那样。”

Saila对自己的认识清醒到这种地步, 令我感到吃惊,也很钦佩。她真心热爱工作,希望自己的模特职业生涯会长远,可以借由工作遇见新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增长见识。而且,她的理想竟然是拥有自己的杂志社。

Saila喜欢阅读和写作,曾给《VIOLET》、《BAZZAR》等杂志写过关于时尚、女性生活方式或者女性变革方面的文章。在她看来,时尚不应该是肤浅的,时尚向人们展现了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各个年龄的女性们改变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在日本你往往无法很直白地去说一件事,虽然有时候有些杂志社让我直接用英语来表达我想说的,他们再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但是,他们会改动很多...... ”Saila沉默了一会儿,再告诉我,她母亲的家族中有一位长辈曾是日本的著名作家,这给了她动力和压力。 “我没办法把文章写得和他一样好,我和他所写的内容也并不在一个领域,我想创办一本真正属于独立女性的杂志。”

从这一点来说,Saila有些感谢自己虽然有一半日本血统,却没有在日本出生和长大,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她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日本社会,能更清楚和独立地对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思考。

毕竟,她的想法是反过来的。当人们用“一半(Half )”来形容混血儿的身份时,Saila看出了自己的“双倍(Double)”的优势。

网友评论:


日韩都不怎么喜欢混血,中国总爱说混血儿漂亮各种吹,其实是放弃了血统的纯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婚内出轨,小孩不是亲生的,感觉在中国也不是什么大事,最多离婚,没发现的就蒙在鼓里,法律层面并不重视,没有惩罚手段。不重视血统不重视种族,广东有几百万黑人,以后可能会更多,感觉有些危险了,法国的黑化不是偶然,是放任所致,前车之鉴。


怎么混血我都不歧视,也不反对,这是人家的权利。但是,如果我儿子、女儿找黑人混血,打断他腿。


东亚女人的通病,都想嫁白人。对我来说的话,恰恰相反。如果一个白人美女和东亚美女,我绝对会选择东亚的,黑人不考虑


中国洋人第一,混血第二,咱们有些人有个洋伴侣就很自豪,很骄傲了


一个不重视主体民族的国家是看不到未来的


Emily的妈妈在日本的龙角散润喉糖公司工作,负责产品在海外的推广,性格十分干练要强,剪着利落


更多内容请访问>三思岛 SSSdao.com
赞赏支持
收藏
猜你喜欢:
  • 东北3外国男子大街上脱裤子,戏弄中国女孩……惹怒路人,老外被围殴暴打!
  • “现代奴隶劳工”的悲惨命运,“渔奴”被囚禁在印尼小岛任人剥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死人无数!
  • 中国式“孝顺”震惊外国,澳洲新闻媒体报道中国子女给父母“零花钱”,文化冲击引发澳大利亚网友热议!
  • 性伴侣过多,最容易被传染的几种性病,戴安全套也防不住!大家还是洁身自好吧
  • 正确使用空调的10点注意事项!用错空调一身病,知道这些小知识,让空调省电又健康!
  • 欧洲人活剥动物皮,遍地动物尸体,残忍可怕,不忍直视……
  • 澳洲媒体呼吁澳大利亚男人多娶中国女人
  • 说出你想烂在心里的秘密!竟然有这么多渣女背着老公在外面乱搞!
  • 2岁女孩被性侵,让性侵至少100多名幼童的变态色魔医生浮出水面!外国人真变态!
  • 老实人怎么才能不吃亏?做个聪明的老实人,牢记这些话!
  • 民主的真相:深刻理解西方民主和中国民主的不同之处
  • 大势所趋-大陆统一台湾指日可待 台独绿民阻碍统一是螳臂挡车 不自量力
  • 有哪些小生意小买卖投入小,能挣大钱?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生意,竟然这么赚钱!我在考虑要不要做小生意发财!
  • 外国洋垃圾(white trash)身无长技,爱来中国当“外教”!这些“洋垃圾”却在暗地里嘲笑中国人是“蠢猴子”
  • 不愧是“战斗民族”:俄罗斯女子“嘲笑”俄罗斯男友,被俄罗斯男人拿刀狂捅88次后死亡!
  • 把本文分享给他人
    最新回复 (0)
      游客    登录
    1
    返回
    发新帖
    游客
    主题数
    0
    帖子数
    0
    注册排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