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How old r u——怎么老是你? 对伊斯兰教的刨根究底(下)

三思    管理员  2017-1-13

版权归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三思岛 SSSdao.com
www.sssdao.com/?thread-200.htm
由于自身文明的奇特传统,在反抗“西方侵略者”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竟然特立独行的分裂成了自相矛盾的两股势力,而更糟糕的是,二者的矛盾复杂到不仅没法调和,甚至都不能进行价值判断,因为根本就找不到判断标准。

前文摘要:

伊斯兰教是极特殊的宗教。它其实不具备宗教的绝大多数特征,却在很晚近的时间里,以基督教一支的身份发展为世界上第二大宗教。

伊斯兰教是专为阿拉伯人设计和定制的,借助伊斯兰教和《古兰经》的力量,阿拉伯人很好的保留并扩张了自己的传统,但也即将在现代陷入困境。

 一个尖子生的堕落

现在一提到伊斯兰教,大多都会想到塔利班、哈马斯、黑衣蒙面人、还有恐怖袭击——穆斯林的现代形象,就是保守,顽固、侵略性,不明觉厉的那么一群人。

不过伊斯兰教并不是一直这个样子,它也曾经拥有令人惊异的开放而宽容,伊斯兰-阿拉伯文明曾为现代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可能只有极少数文明能够与之相比。

其实说起来,阿拉伯和我们中国还有一点殊途同归的调调,尽管达到鼎盛的道路截然不同(参见上半部分——后文中凡不加论证的地方都请参见上半部分),但在公元8-12世纪时候,全世界最富饶、最发达、最幸福的地方,只在中国和阿拉伯。凡是受过基本教育的中国人,对唐宋盛世一定都不会陌生,而那时的阿拉伯几乎也是相同的情况。而近现代我们遭受过的所有苦难,阿拉伯人也一样不差的全都见到了。

如果只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中国人,理解阿拉伯人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上,由于伊斯兰教这个决定性因素,我们会看到同样的过程却造成了判若云泥的结果,内生性格对一个文明的影响,简直就没有再突出的了。

尽管经历过相似的辉煌,如果你接受“现代文明社会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基础”这一预设前提的话,那么我们就得承认,阿拉伯文明还比中国文明更加重要一些;以世界史的眼光看,说阿拉伯是中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文明,大概也不为过。虽然我们的洛阳和开封决不亚于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但阿拉伯为整个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贡献,还是中国所不能够相比的。

只要对亚洲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中国文明是世界级的文明,却不是世界性的文明;我们固然是世界上极重要的文明,但却不是极有影响力的文明,中国的文明只影响到了东亚和半个印度支那半岛,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了。直到现在,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普遍文化”的话,基础只能是西方文明,更具体地说是希腊文明,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希腊文明又大多是阿拉伯人帮助我们保留下来的。

阿拉伯人自己虽然没什么学问,但却表现出了游牧民族中极难得的对知识的渴求,而他们也的确很可以渴求一下——当时全世界最重要的两大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两河文化,恰好都集中分布在阿拉伯的领土内。

注:北非和西班牙早在凯撒时期就已经成为了罗马领土,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希腊文化图书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

阿拉伯全盛时期的阿拔斯王朝在9世纪时发起了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说是百年,其实还不止,一直持续了二百多年,将大量希腊经典著作都翻成了阿拉伯语——本来这也只是阿拉伯勤而好学的家事而已。但恰好希腊文明的老祖宗,欧洲,此时却进入了著名的黑暗中世纪。宗教如果不能将世俗升华,就会反比世俗还更令人恶心。天主教治下的欧洲,凡不符合权威教义的理论著作全属异端,必须销毁,而权威的内涵随着教派斗争的形势变化还经常要进行调整——可以比照着想象下文革,那时候上帝的感觉就有点像毛主席,不过我们的文革是十年浩劫,而欧洲的这场文革整整持续了五百多年,毛主席还不是总长一个样子的——总之最终,除了柏拉图的部分学说被采纳而侥幸当上正统,其他的希腊先哲著作几乎全遭到过禁毁。

此消彼长,就像希提所说的那样:“在九至十二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和地理等方面的各种著作,比较其它任何语言写成的著作总和还要多。”

***当时天主教的变态程度是什么样子呢?甚至达到了光说信教还不够,还得以正确的方式信教。比如说耶稣的身份问题,就有耶稣是人不是神(阿里乌斯派),耶稣是人也是神(聂斯托利派),不管耶稣是人是神,想法只能有一个(一志派)等几种说法,而当一志派取得优势后,立即宣布前两派都是异端,敢提就得死,后来罗马干脆就禁止讨论耶稣究竟是什么了。可随后又出现了更严重的东西分裂,闹到后来居然同时冒出了三个教皇,为了解决三教皇问题又召开个宗教会议,结果不仅没解决反而还多出来俩新的,一时间出现了五教皇盛况,幸亏后来阿拉伯人直接间接消灭了其中三个,要不一阵血雨腥风是跑不了的——现在基督教徒还老爱嘲笑伊斯兰教派问题,还真是有趣啊***

现在我们看历史书,都知道14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到16世纪意大利人的文艺复兴彻底改变了欧洲的蒙昧风气(所谓“文艺复兴”,复得正是希腊时代的传统),但在欧洲人打算拨乱反正发愤图强时,却发现希腊思想传承已经不在欧洲,而在阿拉伯。

阿威罗伊(ابن رشد,阿语直译伊本路士德)是当时全世界最渊博最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者,而阿维森纳(ابن سينا,阿语名伊本西那)也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古典柏拉图主义学者了,尽管他本职工作其实是个医生(阿维森纳同时也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理论中科学的那一部分内容,《阿维森纳医典》在整个欧洲中世纪中都算是最好的医书)

于是阿拉伯人历经两百多年辛苦翻译的著作终于派上了用场,尽管具体数量有所争议,但就算是欧洲自己的哲学史家也没法否认,欧洲的精神文化来源中,至少有相当部分是来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为西方提供了至少一半的柏拉图,几乎全部的亚里士多德,而像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盖伦等都先不用提了。

历史的进化首先是思想的进化,伊斯兰文明为彼特拉克和伊拉斯谟们提供了充分的弹药;而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对愚昧欧洲的意义,怎么形容也不为过,否则现代西方文明会是个什么样子都未可知也。就像恩格斯所说:“阿拉伯人留传下十进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的数学和炼金术;而基督教在整个中世纪,却什么也没留下。”

同样的,在阿拔斯王朝时代,伊斯兰文明的开放和宽容也远非尚未摆脱蒙昧的欧洲天主教文明可比。伊斯兰教可以宽容到什么地步?1227年,德皇腓特烈II为教皇所迫,仅率千人进军耶路撒冷,与当时控制巴勒斯坦的埃及苏丹阿尔卡米尔正打照面,不想两人相谈甚欢兴趣相投,在得到腓特烈II承诺再不干涉国内的穆斯林活动后,阿尔卡米尔干脆把本教圣城耶路撒冷慷慨的送给了腓特烈II!欧洲人就这么最后一次占据了耶路撒冷——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阿拉伯文明在与欧洲文明的对抗中,是多么居高临下的心态,这才真不亏泱泱大国之名。

中古欧洲诸文明都喜欢自称罗马正统,直到15世纪俄国的伊凡大帝还自称是奥古斯都凯撒之后。但在整个漫长的中世纪,讽刺的事情在于:无论是对希腊文化的传承生发,还是高超的执政能力与开明的心态,罗马精神的嫡传,都不在东西罗马,而恰恰在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敌人——阿拉伯人。

——尽管阿拔斯王朝之后的伊斯兰文明已经日趋保守,但阿拉伯世界的坠落还是从奥斯曼帝国开始。而伊斯兰文明的衰退过程,在中国人看来更是有一股奇怪的亲切感。

奥斯曼帝国是突厥人的国家,突厥人对阿拉伯人,就正像是满人对汉人一样的情况;就像满清的康乾盛世,奥斯曼帝国的鼎盛也正是伊斯兰帝国的最后的高峰。概括地说:伊斯兰文明最终成功的归化了突厥人,突厥人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突厥语言,阿拉伯人也终于首次尝到了被异民族统治的滋味。

但是,与当时留发不留头的汉人不同,看似“沦为被统治民族”的阿拉伯人却大概并未感到有什么异状。毕竟穆斯林的精神是宗教主权远重要过国家主权,穆罕默德原本也刻意淡化了国家民族的概念,随着突厥人皈依伊斯兰教,土耳其苏丹同时成为哈里发(相当于西方世界的教皇),阿拉伯人就自然接受了突厥人的统治,伊斯兰教本就是可以强大到抹杀民族界限的。

尽管我们没有办法详细叙述奥斯曼历史,但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消灭拜占庭,直到1533年苏莱曼大军一路渡过多瑙河围攻维也纳月余,却被神罗皇帝查理五世顽强化解,这八十多年是奥斯曼的巅峰时期——也就像我们的康乾盛世,之后同样是毫无征兆的长达几百年的衰退,奥斯曼的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是我们似曾相识的,而“西方列强趁虚而入”也和在中国的过程一模一样。

对现代阿拉伯地区形势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著名的拿破仑,他在1798年对埃及的侵略战引起了其后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总之,到20世纪初,阿拉伯地区虽然仍然是奥斯曼帝国的名义领土,但却已经被欧洲国家控制,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当然英法两国影响的程度也各自不同,这其中埃及和黎巴嫩分别与两者的联系还要更紧密一些。

1914年开始的一战彻底摧毁了奥斯曼帝国,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重新分开,阿拉伯人彻底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而突厥的那一部分最重要的事件,或许是土耳其国民英雄凯末尔宣布废除哈里发制度。

伊斯兰教中的哈里发(ةفيلح)就相当于天主教教皇,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领导,伊斯兰教内部各国的苏丹全是哈里发的子民。废黜哈里发,就意味着从此伊斯兰世界再无世俗权威;凯末尔的改革对土耳其现代化当然有重要作用,却也对伊斯兰世界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高富帅变成恶棍

正是以上所说的看似不起眼的事实,才是伊斯兰教变成现在这样的根源所在。

来看希提的一段文字:

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在我们的历史书中,这段话通常用来形容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但中国总算是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阿拉伯世界为什么却变成了现在这样?

西方殖民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融合和文化输出的过程,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殖民”一词天然就暗含贬义,但就整个世界来看,却不能全盘否定殖民的价值。在希提所说的拿破仑事件后,埃及被英国“托管”(与殖民类似),步上了现代化道路;在被法国托管了几十年的黎巴嫩,他们自己的历史学家也必须承认:法国“维持治安、改良交通、提供教育便利……使社会现代化,这些都是能使托管地区得到好处的办法”。

有些物事看似平常,但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却可能诞出完全意料之外的果实来。就在英法等国家在中东推行现代化、划分势力范围时,现代国家观念也被引入了阿拉伯世界中,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中东国家,像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等,绝大多数都是在一战之后诞生。但是,伊斯兰文明本身不鼓励做国家区分,“认主独一”是唯一原则,“埃及穆斯林”、“叙利亚穆斯林”这些提法是错误的,所有的穆斯林都应该全一样。看似普通的国家观念,却在阿拉伯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而二战后席卷世界的一波民族独立热潮,在阿拉伯地区更是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首先,英法的殖民主义不能再继续了,中东国家纷纷独立,但伊斯兰宗教的古老传统却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如果说先前的国家主义是英法侵略者强行灌输,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埃及提出的“埃及是埃及人民的埃及”,黎巴嫩的“爱国心也是信仰的一个项目”(布特鲁斯.布斯塔尼)这些口号,就完全不可容忍了——尽管在我们看来,这些口号简直是再平常不过。

正如本文的上半部分所说,伊斯兰教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特征,首要宗旨是宗教权力高于一切其他权力,凡是信仰伊斯兰教、遵从古兰经、说阿拉伯话的人,就全都是一个民族,除此之外的一切标准,都是无效的,也都是叛教的。

——也就在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一个鬼影正在悄悄诞生,之后几十年来,都一直萦绕在全世界上空。

阿拉伯地区的独立运动,起因并没有什么不寻常,但结局却跟全世界任何地方的都不一样,除了殖民者和民族主义者,还有第三股势力——保守的宗教主义者。他们的区别在于:民族主义者受西方现代观念浸淫较深,提倡“用右手抵抗欧洲的进攻,用左手接受和采用欧洲的观念和技术”,他们虽然反对西方政治侵略,但愿意接受现代社会已经被公认的民族、国家、领土等意识,可以接受国家主权概念,并要求进入世界文明社会——这一派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他们的理念实际上已经完全世俗化了,截至目前这也是世界穆斯林的主流部分。

而保守宗教主义者则认为民族主义者的“两手论”完全是异端邪说,在他们看来,认同宗教比认同民族要更具优越性;他们要求坚决抵御强大的西方文明冲击,恢复古老的伊斯兰世界传统,将宗教信仰作为唯一标准,要继续坚持伊斯兰教传统的超民族、超国家、超领土的“认主独一”意识,拒绝国家主权而坚持“真主主权”,要求不仅将欧洲人赶出中东,而且要彻底恢复伊斯兰教秩序,消除人为的国家和地域界限——这一派现在就被称为“泛伊斯兰主义”,总体来说,泛伊斯兰主义以什叶派信徒为主。

拥有这样的分歧,双方的对抗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在世界史上都令人头疼的吊诡局面就此诞生:由于自身文明的奇特传统,在反抗“西方侵略者”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竟然特立独行的分裂成了自相矛盾的两股势力,而更糟糕的是,二者的矛盾复杂到不仅没法调和,甚至都不能进行价值判断,因为根本就找不到判断标准。本来解铃还需系铃人,伊斯兰世界内的宗教事务裁判应该交给哈里发裁定,但遗憾的是凯末尔之后,伊斯兰教就也再没有哈里发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我们对正邪的传统划分:阿拉伯世界中开明的民族主义者,也可以理解成帝国主义侵略者培养的走狗;而那些的极端分子,却又是真真正正的民族主义者,阿拉伯民族传统的捍卫人——忠于本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是错吗?可敞开胸怀接受现代文明听起来似乎也很正确,那么,两者如果不能相容,又是谁的错呢?

伊斯兰问题的复杂根源,正在于此。时光倒退1500年,穆罕默德为了统一阿拉伯地区的天才设计,在现在却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无法融入现代社会的最大问题。而伊斯兰问题令人觉得复杂的大部分原因,也在于我们中国传统的史观中,“殖民侵略者”总是坏人,而“民族起义”总是好事情,这也没错,毕竟华夏民族作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民族,强调一下民族意识是必要的。但这套说法拿到了阿拉伯地区,就完全变了味道——坏人的同伙成了好人,而以前的好人现在却可能要危害全人类了。

可能这也正是我们的舆论在中东问题从来只报道事实不发表观点,最多就语焉不详的“反对一切对平民的暴力行为”的原因所在吧,如果不了解由于信仰不同造成的民族性格和观念差异,就完全不能理解阿拉伯人所坚持的事情。

——最后也纠正一个常见的谬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各种穆斯林极端暴力行为归结到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上,我敢打赌,这些人一定没有读过古兰经。就像在本文上半部分所说的那样,《古兰经》作为圣经的编辑本,实际上是非常开放、非常务实、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读物。我们可以看一些比较为人所熟知的偏误说法:

穆斯林绝不能吃猪肉:“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巴格勒,173

穆斯林要对敌人斩尽杀绝:“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巴格勒,190

伊斯兰教必须全力扩张:“如果他们停战,那么,除不义者外,你们绝不要侵犯任何人,因为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巴格勒,192

甚至还有这样的内容“不为无意的誓言而责备你们,但为有意的誓言而责备你们”,这是说如遇极端情况,伊斯兰教徒可以否认自己的信仰,只要确认这是“无意的誓言”。可以对比下某党誓词中“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句,谁更宽容一些?

伊斯兰教毕竟还是个纯粹实用的宗教,它固然拥有很多特殊属性,但这其中并不包含“危害人类”这一项,事实上,任何一项世界性宗教都不可能是反人类的。

 可能的未来预测

终于写到最后一部分了,本文中最主观的地方也就到来了。

首先要介绍一个客观事实:泛伊斯兰主义催生了伊斯兰最为极端的教派——瓦哈比派的复活。

瓦哈比派是最保守最传统的伊斯兰教派,要求严格遵守《古兰经》,恢复原初的伊斯兰教传统(但什么才是“伊斯兰教传统”,却由瓦哈比派自己定义),对从中世纪开始的一切伊斯兰教改革运动都持否定态度,将非瓦哈比派的穆斯林均视为教敌,大多数温和派穆斯林所能接受的现代事物,均被其视为异端邪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教派曾经在19世纪占领了麦地那,之后竟然直接摧毁了穆罕默德圣墓,因为“按照古兰经要求,圣物崇拜是不被允许的”。这彻底激怒了整个穆斯林世界,瓦哈比国最终被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攻灭,教首瓦哈卜.阿卜杜拉被斩首了事。

但随着泛伊斯兰主义提倡回归伊斯兰教正统,瓦哈比教派的鬼影却再次复生了,现在的沙特阿拉伯(意思是“Saudi家族的阿拉伯国家”),正是瓦哈比教派的根据地。由于西方世界在某一阶段的错误纵容,特别由于沙特非常不幸的拥有大量石油资源(否则瓦哈比不过就是众多极端教派中的普通一员罢了),造成瓦哈比派日益兴盛,终至现在难以遏制,从塔利班组织到现在的ISIS,都与瓦哈比教派拥有很近的亲缘;而就现在的报道来看,中国大多数恐怖主义背后也总有瓦哈比教派的影子。

我不知道你对以史为鉴这类说法怎么看,如果相信的话,那么我打算从历史中寻找一个相似的场景——三十年战争。

简单的说,三十年战争就是17世纪发生在信奉传统天主教的神罗帝国同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间,由于上百年的宗教分歧而引发的一场泛欧洲大战,这场战争持续了三十年,牵扯了欧洲一半以上国家,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特别是在主战场德国。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透过同样信仰传统天主教的法国却因为经济利益加入到对神罗帝国的战团中这一现象,人们意识到了教派分歧的虚无;而由于参战各国旷日持久的巨大消耗,最终谁都无力继续投入,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三十年战争结束,而从此天主教在欧洲再无政治影响力,欧洲开始政教分离,彻底进入世俗社会。

事实上,严格要求回归传统的瓦哈比派,跟16世纪时马丁路德的基督教新教是非常相似的,至少在我们的课本里,新教相对于天主教还更具正面色彩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瓦哈比派是一定要被消灭的,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正像之前反复强调的一样,我不愿对宗教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我也不想说瓦哈比派捍卫伊斯兰教传统的决心是邪恶的——它甚至还有点悲剧英雄的调调。但现在的问题是,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高级产物,拥有非常可怕的力量;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曾和伊斯兰教拥有过同等影响力的宗教究竟是如何成功解决分歧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而按照瓦哈比派对教义的理解,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瓦哈比派的穆斯林,以及异教徒。因此,在现代人类社会和以瓦哈比派为代表的极端穆斯林间,实在看不到还有第二条路可走。

回到本文上半节之初,笔者所以觉得那两件事情意义重大,正是因为刺杀伊玛目(伊斯兰教高阶职位,什叶派尊伊玛目为近神,而逊尼派认为他是活着的地位最高的穆斯林)的行为,标示着这已经不再是什么教派分歧,而彻底就是恐怖主义。而“公交黑五类”的颁布,也体现出目前当局对瓦哈比派的定点关注(蒙面蓄须等都是瓦哈比派的典型特征),中国也终于开始不再回避这一教派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威胁了。

如果按照瓦哈比派的教义解释,这一场جهاد‎(Jihad,对异教徒的圣战)不能避免,那么,不如就让我们这一方先开始吧!

写在最后的话

终于写完了,真的很累啊。

但是还有三句话想说:

1,不要再说“中国人缺乏信仰,所以……”了!有信仰可能更糟,知识和学问才是对抗一切愚昧的不二法门。

2,对穆斯林不加区分的敌视和仇视,最终受害的是我们所有人。

3,一个民族的独立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失去独立时才能够体味出来。阿拉伯人的不幸正在于再也没能重拾独立性,而这也是中国的幸运之处——我们现在能够作为一个被汉族人自己统治的独立国家,凡是为此做出贡献的领导人,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景仰和缅怀。

最后的最后,如果对阿拉伯历史感兴趣的话,特别推荐菲利普.希提(Philip K. Hitti)的《阿拉伯通史》一书,这也是阿拉伯历史为数不多的权威著作之一。

希提先生本人是黎巴嫩人,对阿拉伯世界自然有感情在,却又不是穆斯林,而是马龙派基督徒(基督教的少数派),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后,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这个世界上,能站在这样的立场,同时又能如此水准的人,并不是很多的。

来源:尽量有趣一些 更多内容请访问>三思岛 SSSdao.com
赞赏支持
收藏
猜你喜欢:
  • 中国人不是人?中国人把老外当神敬,外国人把中国人当畜生!被丑化的中国人!看看外国是怎么黑中国的!
  • 美国变态“食人魔警察”策划虐杀-煮食100多位女性好友被抓,入狱当厨师,因“证据不足”无罪释放!
  • 外国标榜的“快乐教育”背后的巨大阴谋,中国正渐渐走入其中!
  • 戏精:大连女子高铁直播声音太大,被劝阻后狂飙日语怼乘警!
  • 世界女性权利地位最低的国家之拉丁美洲:拉美国家未成年少女怀孕生子现象“高到可怕”!
  • 长得好看就能点便宜?是的,对这个看脸的世界绝望了!
  • 美国枪击每年死亡人数多少?美国加州再发严重枪击事件,至少死亡11人…
  • 美国大使馆迁移引发巴以冲突,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平民进行“大屠杀”
  • 辣眼睛:35岁已婚印度男人娶多妻,勾引哥哥的女儿并结婚生子…两妻子轮流侍寝…半夜出门被乱刀砍死
  • cciWUuxNxOF
  • 怎么看出女人的性暗示?男人情商低,不解风情,看不懂女生的性暗示,就会错过很多“好事”!
  • 怎么把陌生的男生变成自己男朋友?这些女生的招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女生注意防火防盗防闺蜜!
  • 被掏空的中国:2000年后的十几年里,中国大陆至少200多万人移民国外,带着从中国赚取的巨额财富……
  • 韩国帮老挝建水电站,在建大坝垮塌,数百人失踪……大坝一出事,韩国人就跑光了……
  • 网友讲述自己出丑丢脸的经历,网友的故事明明很糗很丢脸,但为嘛我看得很开心?呵呵
  • 把本文分享给他人
    最新回复 (0)
      游客    登录
    1
    返回